首页 资讯 正文

端午邂逅“六一”丨双节同框助消费

体育正文 296 0

端午邂逅“六一”丨双节同框助消费

端午邂逅“六一”丨双节同框助消费

——荥阳(xíngyáng)以文明之力塑城市之魂 在中原大地(dàdì)的(de)腹心地带,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正以文明为底色,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。荥阳,这座总面积943平方公里、总人口73万的魅力之城,在新(xīn)时代文明实践的浪潮中,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,构筑起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“三位一体(sānwèiyītǐ)”的精神坐标。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热血担当,到见义勇为协会的标杆实践,再到豫龙街道刘村社区(shèqū)“党建+网格+大数据”的治理创新,这片荥泽大地正用一个个温暖(wēnnuǎn)故事和创新实践,书写着新时代精神文明(jīngshénwénmíng)建设(jiànshè)的绚丽篇章。 文明培育:让榜样力量(lìliàng)照亮城市星空 在荥阳的文明谱系中,“凡人善举”是最动人的音符。这座城市(chéngshì)始终坚信,文明培育的关键在于挖掘身边的道德之光,让榜样成为(chéngwéi)引领社会风尚(shèhuìfēngshàng)的旗帜。 造血干细胞捐献,平凡英雄的(de)生命接力。荥阳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热血为素不相识的生命搭建起希望(xīwàng)的桥梁——他们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体。全市50名(míng)成功捐献者(juānxiànzhě)来自不同行业,有扎根基层的公职人员(gōngzhírényuán)、辛勤耕耘的教师护士、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,也有热心公益的企业家,所有人都怀揣着共同(gòngtóng)的信念:“我多(duō)一份勇气,就可能多挽救一个生命。”截至目前,荥阳市已有5500人登记(dēngjì)入库,50人成功捐献。他们用行动证明,伟大源于平凡的勇气,英雄就在市井巷陌之间。 见义勇为,构筑城市(shì)正义脊梁。荥阳市见义勇为协会的一系列创新实践,成为文明培育的又一标杆,连续(liánxù)被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郑州市见义勇为协会评选为“优秀组织单位(dānwèi)”及“先进县(市)协会”。 荥阳市见义勇为(jiànyìyǒngwéi)协会通过构建“协会—工作站—联络点—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四级联动体系,实现了组织架构的全面优化。在规范化建设方面,14个工作站严格执行“七个统一”标准,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。志愿者队伍建设成效突出(tūchū),7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,在治安(zhìān)巡逻、应急救助(jiùzhù)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(zuòyòng)。阵地(zhèndì)建设亮点纷呈,投资打造(dǎzào)的8000平方米见义勇为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新地标,10家示范共建单位形成辐射带动效应。宣传工作实现创新突破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宣传模式,年(nián)发稿量突破100篇,新媒体平台关注度持续攀升。特色活动丰富多彩,300人规模报告会、“四进”宣讲(xuānjiǎng)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。 典型选树,让崇德向善成为全民共识。荥阳(xíngyáng)深知,文明培育需要“点亮一盏灯,照亮一大片”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该市深入开展“乡村(xiāngcūn)光荣榜”“道德模范(mófàn)”“身边好人”选树活动,2021年以来,6人入选河南省“乡村光荣榜”,2人获评“河南好人”。 文明实践:让志愿之花遍(zhīhuābiàn)开城乡大地 在荥阳(xíngyáng),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中心(所、站)如同一个个能量枢纽,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。全市90个志愿服务组织、2465支志愿服务队伍、13.8万名注册志愿者,构成了文明实践的“毛细血管”,让(ràng)关爱与温暖触手可及(chùshǒukějí)。 构建“15分钟文明实践圈”。走进(zǒujìn)荥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宽敞明亮的展厅内“志愿红”元素(yuánsù)扑面而来,墙上的志愿服务地图实时更新着(zhe)全市活动动态(dòngtài),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优秀(yōuxiù)志愿者事迹。该中心整合理论宣讲、文化服务、科普教育等六大功能,在(zài)全市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304个实践所(站)实现全覆盖,形成“中心吹哨、所站响应、群众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 理论宣讲课堂(kètáng)上(shàng),专家学者(zhuānjiāxuézhě)用“家常话”解读政策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;文化服务活动中,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剪纸、面塑,社区文艺队带来豫剧小调,让传统文化活态传承;科普教育基地里,青少年沉浸式(shì)体验VR科技、参与“变废为宝”手工课(shǒugōngkè),在趣味中播种科学种子;文明实践活动中,“棋遇(qíyù)荥阳 缘定今生”集体婚礼传递新风,“花开盛世 乐动索城”音乐会点亮城市夜空,“情系桑榆慰晚情”关怀行动守护(shǒuhù)银发幸福;扶危济困行动里,“爱心义剪”项目为5000余名老人、环卫工人解决理发难题,“情暖(qíngnuǎn)腊八”活动发放(fāfàng)7000份暖心腊八粥(làbāzhōu)套餐惠及群众;文化传承工程中,“岐黄之光”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落地生根,校园中草药园里1.5万名小学生习练“少儿五禽戏”,让传统医学(chuántǒngyīxué)浸润童心…… 从理论到文化,从科技到民生,荥阳将文明实践精准送到群众需求点上,让(ràng)“志愿红”成为城市最(zuì)温暖的底色。 文明创建:让城市(chéngshì)蝶变惠及万千百姓 作为全国(quánguó)文明城市(chéngshì),荥阳始终将创建作为提升城市品质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,推动城市功能、环境、治理全面升级。 荥阳市豫龙街道(jiēdào)刘村社区以“党建+网格+大数据”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,获评河南省五星级基层党组织。该社区党总支下设(xiàshè)3个党支部、136名党员,打造“三强”党支部,通过“党员联户”志愿服务(fúwù)、党群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中心建设,构建起“15分钟(fēnzhōng)党群服务圈”,让民生服务直达居民身边(shēnbiān)。 在(zài)网格治理中,刘村社区整合“人、地、物、事(shì)、情、组织”六要素,创新“三色标注”分级管理机制,对1个红色、3个黄色、62个蓝色风险(fēngxiǎn)点位(diǎnwèi)实施差异化巡查,依托“一进、二看、三访、四报(sìbào)、五办、六核”六步工作法妥善处置网格事件(shìjiàn),同时构建“1个劝导站+2名信息员+50名劝导员+62人救援队”的“1+3”应急体系,筑牢风险防控屏障;智慧社区建设成效显著,已实现智慧守护(shǒuhù)、智慧安全车棚、智能梯控、智能车库(chēkù)照明、数字哨兵(shàobīng)、火灾报警、智能灯杆、高空抛物防控等(děng)八大数字化场景应用全面落地,实现从安全防控到便民服务的全链条智慧化升级,让治理更精细、服务更高效、群众更安心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兼具温度与精度(jīngdù)的“荥阳实践”。 漫步(mànbù)荥阳街头,轨道交通6号线(hàoxiàn)、10号线(一期)的开通让(ràng)城市交通“舒筋活络”,新建停车场、新增车位有效缓解“停车难”,老旧小区改造后,外墙穿上“保温衣”,道路铺上“沥青毯”,加装的电梯让老年人告别“爬楼难”。最让市民点赞(diǎnzàn)的,是(shì)新建公园、游园和城区绿地,禹锡园里市民在唐诗主题雕塑旁练太极,中原棋遇记里市民闲坐对弈、漫步赏景(shǎngjǐng),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成为生活常态,城市功能实现了从“基本满足(mǎnzú)”到“品质跃升”的跨越。 文明远航:让幸福底色更浓更亮(gèngliàng) 文明,是一座城市的(de)内在气质,更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。在荥阳(xíngyáng),无论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热血(rèxuè)担当,还是见义勇为英雄的挺身而出;无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浸润,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蝶变跃升,都在诠释着(zhe)同一个主题: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发展之路。 站在新的历史(lìshǐ)起点,荥阳(xíngyáng)正以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,持续深化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让文明之花在荥泽大地常开常新,让幸福成为这座(zhèzuò)城市最动人的底色。未来,荥阳将继续书写更多“文明故事”,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强大(qiángdà)的精神力量。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王佳琳(wángjiālín)
端午邂逅“六一”丨双节同框助消费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