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遗泉州|名居·李光地故居:“一代名相”好家风
世遗泉州|名居·李光地故居:“一代名相”好家风
世遗泉州|名居·李光地故居:“一代名相”好家风 世遗(shìyí)城市、海丝起点,泉州的(de)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申遗(shēnyí)成功后,泉州与世遗的事迹仍在延续,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。
1982年(nián),泉州入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;2013年,泉州当选中国(zhōngguó)首届“东亚文化之都(dōu)”;2021年,“泉州: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……
从安居乐业的(de)美丽乡村,到出砖入石的闽南古厝,到饱经沧桑的名山、名寺、名桥、民居,甚至是市民日常的“古早味”美食……住泉州、逛泉州、吃泉州,泉州古城的一街一巷都承载着历史,泉州的一砖一瓦都写满(mǎn)了故事。这些(zhèxiē)历史的“活页”,在时光中慢慢沉淀,历久弥新,成为泉州的独特气质,与我们(wǒmen)一起(yìqǐ)走向未来。
闽南网推出大型策划栏目——《世遗泉州》,用文字与镜头(jìngtóu)的力量,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、名桥之美、名山之美、名寺之美、饮食(yǐnshí)之美,让时代(shídài)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!
闽南网5月29日讯(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(chényùlíng) 洪方博涛 洪泓塬 文/图/视频)作为千年古镇,泉州安溪县湖头镇曾因明清(míngqīng)时期的(de)市场贸易兴盛,被誉为“小泉州”,分布着几十处明清式古建筑。在昔日商贸繁华的湖头中山街上(jiēshàng),清代名臣(míngchén)李光地的“相府”——新衙就隐于此。
为官四十八载,李光地一生(yīshēng)清廉,只有诗书传家,没有金银珠宝(jīnyínzhūbǎo)。他的新衙为典型的泉州传统官厝(cuò),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民居博物馆。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,红砖古厝依然保留着古朴韵味。
故居(gùjū)以外,最珍贵的便是他清廉为官、勤政爱民的荣耀一生及其所留下的家训族规,时至今日(shízhìjīnrì)仍熠熠生辉、传承不息。
李光地故居(gùjū)“新衙”位于中山街的入口
明清宫殿式建筑 彰显名相荣耀(róngyào)
李光地(1642-1718年),字晋卿,号(hào)厚庵,别号榕村(róngcūn),安溪湖头人。清康熙(qīngkāngxī)九年(1670年)登进士第五名(dìwǔmíng),官至直隶巡抚、吏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,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其主事治理河患(héhuàn)修建水利,献策平定三藩,并极力举荐施琅收复台湾,政绩显著。
李光地的新(xīn)衙又被称为“昌祐堂”
他的新衙,就是后人所说的“相府(xiāngfǔ)”,又名“昌祐堂”,建于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为李光地夫人瞒着李光地所建,原为五进(wǔjìn)双护厝结构,现(xiàn)保留四进双护厝,东西巷、四周环筑围墙,门庭广阔,构成一个封闭规整且(qiě)独立的宫殿式建筑群,整体堂皇古雅、肃穆(sùmù)大方。
从新衙下巷口进入“接官亭”,该处大门镌有一副“赞元重万国,高志(gāozhì)局八区”的对联。走过(zǒuguò)石板路,大门口竖有两根高10多米的旗杆。据介绍,在明清时期(shíqī),只有到一定级别的高官所建的住宅,才能竖旗杆,这也是“相府”区别(qūbié)其他宫殿式古建筑的标志。
燕尾脊飞檐下,新衙正大门上有(yǒu)一对联,上书“相门知理学,府第传乾坤”,生动再现(zàixiàn)了李光地一生的功业。再往(zàiwǎng)里走,庭院幽深,悬挂着各类匾额和墨宝,古风遗韵十足。
李光地故居第二进,在古代(gǔdài)又称“官厅”
“这座新衙(yá)没有雕梁画栋,没有精雕细琢,采用明清(míngqīng)的宫殿式结构,在当时是规格很高(gāo)的建筑。”安溪湖头镇阆湖博物馆馆长李清黎告诉闽南网记者,新衙是国家文保单位,在后续的保护中,相关部门将新衙连同周边的李光地旧衙、贤良祠、问房大厝及其附属(fùshǔ)建筑纳为整体(zhěngtǐ),统称为“李光地的宅和祠”。
三次获赐御匾 被(bèi)称为“一代之完人”
李光地的宅和祠为研究明清湖头乃至闽南地区的建筑格局(géjú)、手法、断代等方面(fāngmiàn)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,更保存了御赐匾额及李光地的墨宝(mòbǎo)、家风家训等。
从新衙二进开始,依次悬挂着“夙志澄清”“夹辅高风(gāofēng)”“谟明弼谐”“昌时柱石”等匾额,彰显了这位(zhèwèi)清代名臣的高风亮节与深沉的家国(jiāguó)情怀。
李清黎正在向(xiàng)记者介绍“夹辅高风”牌匾
“李光地为官期间,康熙(kāngxī)曾三次授予御匾,表彰其功(qígōng)。”据李清黎介绍,明末清初,由于战争不停、社会动荡,今河北省子牙河的水患不断,时任直隶巡抚的李光地,受命治理永定河。他发动群众,仅用40天时间(shíjiān),在郭家务(jiāwù)至柳岔口修建了堤坝,并成功(chénggōng)开挖了200里的河道。这一举措不仅让沿河的土地(tǔdì)得以利用,还带来了小麦的丰收,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
康熙四十年(1701),为表彰其(qí)治河功绩,康熙御书“夙志澄清”匾额赠之。此后,康熙再赐(cì)(cì)其“夹辅高风”的御匾,“夹辅”意即“左右辅佐”;在热河(rèhé)又赐其“谟明弼谐”御匾,以褒扬他“计谟明智,抉弼和谐”。
在李光地去世后,雍正为(wèi)其刻了谕祭碑,在祭文里赞扬他“学问优长”“一代之完人(wánrén)”。
倡导清廉(qīnglián)为官 家训族规流芳
在新衙的官厅内,悬挂着四幅李光地的亲笔诗作。当中以(yǐ)“家传一首(yīshǒu)冰壶赋,庭茁千寻玉树枝”广泛流传,这也是李光地后人都会念的诗。对此,李清黎解释说,这首(zhèshǒu)诗是李光地一生清廉为官、清正爱民的真实写照,同时,他也在告诫后人,要心(yàoxīn)如明镜、志向高远、奋力拼搏,为国家(guójiā)多做贡献。
新衙(xīnyá)的官厅内悬挂着李光地诗作
李光地官位虽高,但他一辈子(yībèizi)皓首穷经,始终没有放弃(fàngqì)对学问的追求,且其深知一个(yígè)人的成长成才与家族教育密不可分,晚年还亲自拟定了家训族规,包括传世至今的《家训·谕儿》、《诫家后文》、《本族公约》、《同(tóng)里公约》等(děng)。这些内容由小而大,从读书为人到家族规范,从道德修养到遵纪守法,体现(tǐxiàn)了他深邃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,很有借鉴意义。
“内容(nèiróng)非常丰富,比如他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也一并整理留给了后人。”李清黎说,李光地在《家训·谕儿》中提到“凡书,目过口过,总不如手过……”,通过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来教育子弟在学习中,不要只用嘴巴念、眼睛(yǎnjīng)看(kàn),一晃而过,只有动手写才能(cáinéng)加深记忆(jìyì),非常细节且实用。
值得一提的(de)是,新衙门口还立了一尊“犭贪”(音同“贪”)。“犭贪”乃天界的一只神兽,生性贪婪。这只“犭贪”的首部(shǒubù)与身体最初是断开的,后来才黏合上去。李光地把断首的“犭贪”放在门口,是为了警示后人“当官切记廉洁奉公,不可(bùkě)贪图(tāntú)非分之财;做人则要诚实,不可心存不轨,掠夺不义之财,否则会有掉脑袋(nǎodài)的危险”。
良好的(de)家训族规,带来积极的社会(shèhuì)影响。李光地凭借家训族规、村规民约,改善了(le)里乡里外的社会习气,提高了当地文化素质,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明清时期,湖头李氏在明清两代(míngqīngliǎngdài)出现了“四世十进士七翰林”的科举盛况。
流芳数百年后,其家训族规还曾登上中央纪委监察部(jiānchábù)网站,被广为传播和(hé)学习。
珍惜精神财富 后(hòu)昆赓续传承
一直以来,李光地的家训(jiāxùn)族规始终被后人铭记于心。其后人大部分集中(jízhōng)在安溪湖头镇,他们秉承先祖的家训族规,努力(nǔlì)在各行各业取得新成就。
“作为李光地的后人,我们更习惯称呼他为’文贞公’,小时候很懵懂,我们只觉得他很厉害,建了这么大的房子,长大后才渐渐懂得,他的恩德、名气与修养,远比这栋建筑更有价值。”李光地第十二代孙李瑞荣如是说。 
李瑞荣(lǐruìróng)介绍《家训·谕儿》的内容
故居内(nèi)还挂着《同里公约》
同许多李光地的后裔一样(yīyàng),李瑞荣就出生在(zài)距离新衙不远处的旧衙内,在古厝生活了24年,直到结婚、生子才离开。有血脉亲情的家人们群居在一起,大家从小就听长辈(zhǎngbèi)们讲述“文贞公”的故事。
每年农历五月廿八及九月初(jiǔyuèchū)六,是李光地的祭祀活动,其后裔从四面八方(sìmiànbāfāng)赶来,在新衙内共同缅怀先人,并重温其留下来的家训族规(zúguī)。
现如今,李光地故居每天都要迎来天南地北(tiānnándìběi)的游客。李光地的后裔就在这座古大厝里迎来送往,向更(gèng)多人讲述着(zhe)他们牢记于心的“文贞公”的故事。
“他(tā)为官(wèiguān)清廉(qīnglián),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。”李瑞荣说,“文贞公”的家训族规充满了智慧,如对待家庭要明事理,讲究敦睦;对待事业要有责任心,敢于担当等等,包含着他的用心良苦。
在李瑞荣心中,“文贞公”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概括为“存实心、明实理、办实事(bànshíshì)”。作为其后裔,他表示,无论在哪里,从事(cóngshì)什么职业,他们(tāmen)将始终以李光地为榜样,端正自己的言行。
研究李光地(lǐguāngdì)和湖头镇的(de)相关历史多年,李清黎说,李光地为官清廉,既(jì)严格要求自己,又把好的经验留给后人,获得学者、专家的高度评价,“这不仅仅是湖头李氏家族的荣耀,更是中华民族(zhōnghuámínzú)的荣耀”。

世遗(shìyí)城市、海丝起点,泉州的(de)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申遗(shēnyí)成功后,泉州与世遗的事迹仍在延续,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。
1982年(nián),泉州入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;2013年,泉州当选中国(zhōngguó)首届“东亚文化之都(dōu)”;2021年,“泉州: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……
从安居乐业的(de)美丽乡村,到出砖入石的闽南古厝,到饱经沧桑的名山、名寺、名桥、民居,甚至是市民日常的“古早味”美食……住泉州、逛泉州、吃泉州,泉州古城的一街一巷都承载着历史,泉州的一砖一瓦都写满(mǎn)了故事。这些(zhèxiē)历史的“活页”,在时光中慢慢沉淀,历久弥新,成为泉州的独特气质,与我们(wǒmen)一起(yìqǐ)走向未来。
闽南网推出大型策划栏目——《世遗泉州》,用文字与镜头(jìngtóu)的力量,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、名桥之美、名山之美、名寺之美、饮食(yǐnshí)之美,让时代(shídài)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!
闽南网5月29日讯(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(chényùlíng) 洪方博涛 洪泓塬 文/图/视频)作为千年古镇,泉州安溪县湖头镇曾因明清(míngqīng)时期的(de)市场贸易兴盛,被誉为“小泉州”,分布着几十处明清式古建筑。在昔日商贸繁华的湖头中山街上(jiēshàng),清代名臣(míngchén)李光地的“相府”——新衙就隐于此。

为官四十八载,李光地一生(yīshēng)清廉,只有诗书传家,没有金银珠宝(jīnyínzhūbǎo)。他的新衙为典型的泉州传统官厝(cuò),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民居博物馆。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,红砖古厝依然保留着古朴韵味。
故居(gùjū)以外,最珍贵的便是他清廉为官、勤政爱民的荣耀一生及其所留下的家训族规,时至今日(shízhìjīnrì)仍熠熠生辉、传承不息。

李光地故居(gùjū)“新衙”位于中山街的入口
明清宫殿式建筑 彰显名相荣耀(róngyào)
李光地(1642-1718年),字晋卿,号(hào)厚庵,别号榕村(róngcūn),安溪湖头人。清康熙(qīngkāngxī)九年(1670年)登进士第五名(dìwǔmíng),官至直隶巡抚、吏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,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其主事治理河患(héhuàn)修建水利,献策平定三藩,并极力举荐施琅收复台湾,政绩显著。

李光地的新(xīn)衙又被称为“昌祐堂”
他的新衙,就是后人所说的“相府(xiāngfǔ)”,又名“昌祐堂”,建于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为李光地夫人瞒着李光地所建,原为五进(wǔjìn)双护厝结构,现(xiàn)保留四进双护厝,东西巷、四周环筑围墙,门庭广阔,构成一个封闭规整且(qiě)独立的宫殿式建筑群,整体堂皇古雅、肃穆(sùmù)大方。
从新衙下巷口进入“接官亭”,该处大门镌有一副“赞元重万国,高志(gāozhì)局八区”的对联。走过(zǒuguò)石板路,大门口竖有两根高10多米的旗杆。据介绍,在明清时期(shíqī),只有到一定级别的高官所建的住宅,才能竖旗杆,这也是“相府”区别(qūbié)其他宫殿式古建筑的标志。
燕尾脊飞檐下,新衙正大门上有(yǒu)一对联,上书“相门知理学,府第传乾坤”,生动再现(zàixiàn)了李光地一生的功业。再往(zàiwǎng)里走,庭院幽深,悬挂着各类匾额和墨宝,古风遗韵十足。

李光地故居第二进,在古代(gǔdài)又称“官厅”
“这座新衙(yá)没有雕梁画栋,没有精雕细琢,采用明清(míngqīng)的宫殿式结构,在当时是规格很高(gāo)的建筑。”安溪湖头镇阆湖博物馆馆长李清黎告诉闽南网记者,新衙是国家文保单位,在后续的保护中,相关部门将新衙连同周边的李光地旧衙、贤良祠、问房大厝及其附属(fùshǔ)建筑纳为整体(zhěngtǐ),统称为“李光地的宅和祠”。
三次获赐御匾 被(bèi)称为“一代之完人”
李光地的宅和祠为研究明清湖头乃至闽南地区的建筑格局(géjú)、手法、断代等方面(fāngmiàn)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,更保存了御赐匾额及李光地的墨宝(mòbǎo)、家风家训等。
从新衙二进开始,依次悬挂着“夙志澄清”“夹辅高风(gāofēng)”“谟明弼谐”“昌时柱石”等匾额,彰显了这位(zhèwèi)清代名臣的高风亮节与深沉的家国(jiāguó)情怀。


李清黎正在向(xiàng)记者介绍“夹辅高风”牌匾
“李光地为官期间,康熙(kāngxī)曾三次授予御匾,表彰其功(qígōng)。”据李清黎介绍,明末清初,由于战争不停、社会动荡,今河北省子牙河的水患不断,时任直隶巡抚的李光地,受命治理永定河。他发动群众,仅用40天时间(shíjiān),在郭家务(jiāwù)至柳岔口修建了堤坝,并成功(chénggōng)开挖了200里的河道。这一举措不仅让沿河的土地(tǔdì)得以利用,还带来了小麦的丰收,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
康熙四十年(1701),为表彰其(qí)治河功绩,康熙御书“夙志澄清”匾额赠之。此后,康熙再赐(cì)(cì)其“夹辅高风”的御匾,“夹辅”意即“左右辅佐”;在热河(rèhé)又赐其“谟明弼谐”御匾,以褒扬他“计谟明智,抉弼和谐”。
在李光地去世后,雍正为(wèi)其刻了谕祭碑,在祭文里赞扬他“学问优长”“一代之完人(wánrén)”。
倡导清廉(qīnglián)为官 家训族规流芳
在新衙的官厅内,悬挂着四幅李光地的亲笔诗作。当中以(yǐ)“家传一首(yīshǒu)冰壶赋,庭茁千寻玉树枝”广泛流传,这也是李光地后人都会念的诗。对此,李清黎解释说,这首(zhèshǒu)诗是李光地一生清廉为官、清正爱民的真实写照,同时,他也在告诫后人,要心(yàoxīn)如明镜、志向高远、奋力拼搏,为国家(guójiā)多做贡献。

新衙(xīnyá)的官厅内悬挂着李光地诗作
李光地官位虽高,但他一辈子(yībèizi)皓首穷经,始终没有放弃(fàngqì)对学问的追求,且其深知一个(yígè)人的成长成才与家族教育密不可分,晚年还亲自拟定了家训族规,包括传世至今的《家训·谕儿》、《诫家后文》、《本族公约》、《同(tóng)里公约》等(děng)。这些内容由小而大,从读书为人到家族规范,从道德修养到遵纪守法,体现(tǐxiàn)了他深邃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,很有借鉴意义。
“内容(nèiróng)非常丰富,比如他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也一并整理留给了后人。”李清黎说,李光地在《家训·谕儿》中提到“凡书,目过口过,总不如手过……”,通过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来教育子弟在学习中,不要只用嘴巴念、眼睛(yǎnjīng)看(kàn),一晃而过,只有动手写才能(cáinéng)加深记忆(jìyì),非常细节且实用。
值得一提的(de)是,新衙门口还立了一尊“犭贪”(音同“贪”)。“犭贪”乃天界的一只神兽,生性贪婪。这只“犭贪”的首部(shǒubù)与身体最初是断开的,后来才黏合上去。李光地把断首的“犭贪”放在门口,是为了警示后人“当官切记廉洁奉公,不可(bùkě)贪图(tāntú)非分之财;做人则要诚实,不可心存不轨,掠夺不义之财,否则会有掉脑袋(nǎodài)的危险”。
良好的(de)家训族规,带来积极的社会(shèhuì)影响。李光地凭借家训族规、村规民约,改善了(le)里乡里外的社会习气,提高了当地文化素质,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明清时期,湖头李氏在明清两代(míngqīngliǎngdài)出现了“四世十进士七翰林”的科举盛况。
流芳数百年后,其家训族规还曾登上中央纪委监察部(jiānchábù)网站,被广为传播和(hé)学习。
珍惜精神财富 后(hòu)昆赓续传承
一直以来,李光地的家训(jiāxùn)族规始终被后人铭记于心。其后人大部分集中(jízhōng)在安溪湖头镇,他们秉承先祖的家训族规,努力(nǔlì)在各行各业取得新成就。
“作为李光地的后人,我们更习惯称呼他为’文贞公’,小时候很懵懂,我们只觉得他很厉害,建了这么大的房子,长大后才渐渐懂得,他的恩德、名气与修养,远比这栋建筑更有价值。”李光地第十二代孙李瑞荣如是说。
李瑞荣(lǐruìróng)介绍《家训·谕儿》的内容

故居内(nèi)还挂着《同里公约》
同许多李光地的后裔一样(yīyàng),李瑞荣就出生在(zài)距离新衙不远处的旧衙内,在古厝生活了24年,直到结婚、生子才离开。有血脉亲情的家人们群居在一起,大家从小就听长辈(zhǎngbèi)们讲述“文贞公”的故事。
每年农历五月廿八及九月初(jiǔyuèchū)六,是李光地的祭祀活动,其后裔从四面八方(sìmiànbāfāng)赶来,在新衙内共同缅怀先人,并重温其留下来的家训族规(zúguī)。
现如今,李光地故居每天都要迎来天南地北(tiānnándìběi)的游客。李光地的后裔就在这座古大厝里迎来送往,向更(gèng)多人讲述着(zhe)他们牢记于心的“文贞公”的故事。
“他(tā)为官(wèiguān)清廉(qīnglián),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。”李瑞荣说,“文贞公”的家训族规充满了智慧,如对待家庭要明事理,讲究敦睦;对待事业要有责任心,敢于担当等等,包含着他的用心良苦。
在李瑞荣心中,“文贞公”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概括为“存实心、明实理、办实事(bànshíshì)”。作为其后裔,他表示,无论在哪里,从事(cóngshì)什么职业,他们(tāmen)将始终以李光地为榜样,端正自己的言行。
研究李光地(lǐguāngdì)和湖头镇的(de)相关历史多年,李清黎说,李光地为官清廉,既(jì)严格要求自己,又把好的经验留给后人,获得学者、专家的高度评价,“这不仅仅是湖头李氏家族的荣耀,更是中华民族(zhōnghuámínzú)的荣耀”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